一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诊治经验分享
2025-07-18
60

19岁男性,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咳黄黏痰、咯血,伴低热。实验室检查显示中度贫血,尿常规见蛋白尿、血尿。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该患者入院前经抗感染治疗(美洛西林舒巴坦)症状无改善,仍咳嗽、咳痰、咯血。该患者所患何病?如何治疗?


一、病情摘要


1.基本情况


男性患者,19岁,以“咳嗽、咳痰9天,咯血8天”为主诉,于2016年11月入院。入院前9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黄色黏痰,量较多,无发热、胸痛、咯血、气促,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未予诊治。8天前,患者出现咯血(咳鲜红色血痰,每次约3ml,每天10余次)、低热(体温最高达37.5℃),伴活动后气促、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胸片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为肺部感染。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以“咯血原因待查”住院继续治疗。入院后相关检查显示:尿蛋白(++),尿隐血(+),尿微量白蛋白1300mg/L,血红蛋白63g/L,血尿素氮6.5mmol/L,血肌酐114μmol/L,提示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能性大。


2.既往


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遗传病及其他家族病史。


3.入院查体


体温36.6℃,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05/72mmHg,SpO2 99%(FiO2 29%)。神志清楚,呈贫血貌,双侧眼睑无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细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4.入院前检查


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斑片、大片渗出性病变,以磨玻璃影为主,部分形成实变,双下肺病灶更为明显,可能有肺出血(图1)。


5.初步诊断


咯血待查,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可能。

 

图1胸部CT表现

图1胸部CT表现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二、诊治过程


【病例特点】


1.一般情况


患者为年轻男性,急性起病。


2.主要症状和体征


阵发性咳嗽、咳黄黏痰、咯血,伴低热、贫血貌;双肺可闻散在湿啰音。


3.实验室检查


中度贫血,尿常规见蛋白尿、血尿。


4.影像学检查


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


5.治疗反应


入院前经抗感染治疗(美洛西林舒巴坦),患者症状无效,仍咳嗽、咳痰、咯血。


【鉴别诊断思路】


患者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要表现,结合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感染性、渗出性病变,实验室检查显示尿蛋白(++)、尿隐血(+++),病变累及肺、肾,考虑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能性大,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ANCA相关血管炎


多见于老年人,可多系统受累,血清学检查显示ANCA阳性,肾脏病理检查可见新月体肾炎表现、寡免疫复合物沉积。


2.血栓性微血管病


例如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肾脏病理检查可见内皮细胞肿胀,内皮下增宽,内含疏松物质,小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患者有药物、食物过敏史,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黑便,血清学检查可见IgA升高,肾脏病理表现以IgA沉积为主。


4.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见于青年女性,可有多系统受累。血清学检查可见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C3水平下降;肾脏病理检查,免疫荧光常呈“满堂亮”。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目前咯血、贫血、蛋白尿原因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肾活检病理),以明确肾脏情况。


【诊治措施】


1.入院后相关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WBC 6.5×109/L,N% 81.3%,Hb 63g/L,PLT 382×109/L。生化:总蛋白50g/L,白蛋白37g/L,尿素氮6.5mmol/L,肌酐114μmol/L。BNP 61.4pg/ml,肌钙蛋白I 0.01ng/ml。尿常规:蛋白质(++),隐血(+++)。24小时尿蛋白3.136g。


(2)免疫相关检查


体液免疫:IgG 6.21g/L,其余指标正常;C3、C4正常;自身抗体:抗肾小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ANA、pANCA、cANCA、dsDNA均阴性。


(3)感染相关检查


血沉25mm/h;CRP 2.84mg/L。降钙素原、NAP积分、T-SPOT、TORCH、真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痰病原检测(包括普通细菌、真菌、抗酸染色)均阴性。


(4)双肾B超


左124mm×45mm,右90mm×36mm;包膜完整,皮质、髓质分界清,实质与肾窦分界清;肾窦未见明显分离,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5)肾脏病理(图2)


提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可见9个肾小球,其中3个存在细胞性新月体形成;轻-中度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未见明显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轻微萎缩(5%);肾间质灶性单个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动脉未见明确病变。


免疫荧光:IgA(++)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IgG(++)呈线状弥漫分布于基底膜,IgM、C3、C1q荧光检测均为阴性。


电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空泡变性,个别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聚集,毛细血管袢开放,足突节段性融合,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图2肾脏病理表现

图2肾脏病理表现

光镜下见细胞新月体形成,IgG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IgA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电镜下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于系膜区A. HE染色,×400;B. HE染色,×200;C. HE染色,×200;D.电镜,×100 000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2.入院后相关治疗


予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3天后,续予甲泼尼龙80mg/d。冲击治疗后患者仍咳嗽、咯血。复查提示肾功能急速下降(尿素氮20.7mmol/L,肌酐363μmol/L,尿酸508mmol/L)。结合肾脏病理结果,予以血浆置换治疗4次,之后再次给予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3天,续予泼尼松60mg/d(口服)、环磷酰胺1.0g(1次),后予环磷酰胺1.0g/m2(共6g)。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磨玻璃影较前消散(图3)。

 

图3胸部CT表现

图3胸部CT表现

提示双肺散在渗出性病变,病灶较前有所吸收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3.最后诊断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


【临床转归】


经上述治疗,患者咯血停止,咳嗽、咳痰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尿量约为2000ml,双肺听诊未闻干、湿啰音。复查显示:血常规:Hb 71g/L;肾功能:尿素氮7.4mmol/L,肌酐164μmol/L;抗肾小球基膜抗体阴性。胸部CT提示双肺磨玻璃影较前消散。半年后随访,患者尿常规、肾功能、胸部CT表现均正常。


【临床难点】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Ⅰ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和/或肺出血(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未经及时治疗者病死率可达96%。肺出血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部分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易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故及时完善各项免疫学指标检测,尽早行肾活检,对于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点睛析评


抗GBM病是以急进性肾炎、肺出血、存在抗GBM抗体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疾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首先产生作用于基底膜Ⅳ型胶原a3链上的非胶原区域的自身抗体,激活补体,引起中性粒细胞依赖的炎症反应。抗GBM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肺肾综合征、抗GBM肾小球肾炎、抗GBM肺炎。该病的诊断标准为在血清或肾组织中检测到抗GBM抗体。抗GBM抗体主要为IgG型,偶见IgA或IgM型。肾活检免疫荧光可见IgG沿GBM线样沉积是抗GBM病的特征性表现,多数患者伴有C3沿GBM线样或颗粒样沉积。光镜下多见为新月体性肾炎表现。抗GBM病可同时伴发其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如膜性肾病、IgA肾病、紫癜相关性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血清抗GBM抗体阳性,免疫荧光见IgG呈线状弥漫分布于基底膜,IgA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电镜下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光镜下见细胞性新月体,最终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IgA肾病。


IgA肾病和抗GBM病连续或同时发生很少见。现有文献报道的5例患者的共同特点为: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ANCA阴性;肾活检病理光镜下见急性新月体肾炎表现,免疫荧光发现系膜区均有IgA的沉积。另外,其中3例有IgG在GBM沉积,2例有IgA在GBM沉积,1例有IgM在系膜沉积;3例入院时肌酐水平已达到尿毒症期,经过免疫抑制剂和透析治疗肾功能无明显改善;2例经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联合治疗,肾功能有所改善。本例患者住院期间曾出现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急性肾损伤,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抗GBM抗体转阴,肾功能改善,血肌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对于此类患者,宜早期进行ANCA及抗GBM抗体等相关检查,及时行肾穿刺活检术获得病理结果明确诊断,积极行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环磷酰胺等治疗,有助于挽救肾功能、改善肺部损害。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