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滨教授:DRGs/DIP时代 医院绩效管理如何变革(1)—DRGs/DIP全面铺开 医院发展模式大转变
2022-03-10
6929

导语:中国的医疗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实行多年的按项目收费将被废除,转而实行DRGs/DIP。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赵海滨教授,就“DRGs/DIP时代 医院绩效管理如何变革”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1篇内容——DRGs/DIP全面铺开 医院发展模式大转变。后续将推送第2、3、4篇内容,敬请关注优医迈公众号推文。

 

DRGs是按照疾病诊断分组的英文缩写,就是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进行医保付费)。分组的依据是什么呢?按照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手段,包括逐级手术等,把临床当中所见的疾病进行分组。分完组之后,再对每组患者所发生费用测算后(确定价格、收费和医保支付标准)。如果医院(接诊了)病人,就按照标准纳入进组,(医保)就按这个组所占费用(对医院)进行支付。

 

这个概念其实起源比较早,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初是)由国外的保险公司主导。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在国外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二零)零几年,进入了中国。

 

当时我在北京的时候,北京卫健委(过去的卫生局)和北医联合,曾探索把DRGs在北京本土化。毕竟这是国外的东西,国内(应用)还是需要本土性操作。随后,国家在各城市(的一些)医院里也进行了试点。

 

后来,大概是17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文件),明确(要把)DRGs在中国落地。随后,国务院(也发布了)文件,再后来,国办、医保局等等相关部委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推进DRGs。

 

DIP,也是保险公司引进过来。但与DRGs(不同的是),DIP是基于海量数据测算出一个费用。但是二者理念一样,都是为了疾病(诊疗费用的)控制。

 

(2021年底),国家出台了《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在三年内,即2022年到2024年,要在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区域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全面推进DRGs相关工作。

 

总的理念就是规范医院、规范医生。对于医生,(让其)更能按照规范的流程来诊治病人,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用药等等。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要合理地配置资源。以DRGs为例,医保是按照DRGs疾病诊断组对(医院)进行付费,这个付费标准是测算到当地区域的所有医疗机构、同级别医疗机构算出的。如果高于支付标准,可能(费用)就超了,那么(超出的费用)就(需要)(医院和医生)自付了;如果通过各种手段,(综合应用)临床路径、一些诊疗规范,还有医院里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尽可能压低成本,然后低于(付费)标准,这个时候,医院才可能获益。

 

总的来讲,不管是DRGs还是DIP,我们国家都在实行。(对于)北方来讲,DRGs可能相对比较多一些,比如北京和天津就是在推行DRGs。南方有些城市可能推行过DIP,它需要对海量数据去测算。

 

不管是哪种方式,对于医疗机构来讲,都可能打破了既往的那种发展模式,比如扩张、规模、业务量,更加能把精细化的东西发掘出来,使医院、科室、医生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针对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这两个角度来讲,两者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作者介绍
赵海滨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兼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首都卫生发展基金1项,北京中医药及其他课题10余项。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50篇,SCI 论文 7 篇( IF>5,3篇,IF>4,1篇)。长期致力“双心疾病”研究,提出中医“双心学说”,强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注重辨证辨病相参,经方时方结合。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赵海滨教授:DRGs/DIP时代 医院绩效管理如何变革(1)—DRGs/DIP全面铺开 医院发展模式大转变

(73)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