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9个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2022-01-04
838

中国尚未建立诸如美国NHSN的全国监测网络,因此对于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还未进行过大样本调查。2021年12月,发表在《BMC Infect Dis》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结果发现,中国ICU的平均CLABSI发生率与发达国家相似,但地区间差异较大。

 

背景:中国目前还未建立诸如美国NHSN的全国监测网络,因此,仍然没有对CLABSI发生率进行过大样本调查。一些在中国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报道了CLABSI的发生率,但因诊断标准不一致而使结果具有差异。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全国调查,旨在研究中国不同地区ICU的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利用率和CLABSI的发生率。

 

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将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入住ICU且使用CVC的患者纳入到研究中。每家参与医院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如下:实验室证实血流感染,在证实为血流感染的当天或前1天使用CVC。收集了患者特征、导管操作、预防措施的执行率、CLABSI等数据。

 

结果:总共将38212名患者和466585个导管-天纳入到监测中。1000个导管-天平均CLABSI的发生率为1.50,发生率最低的单元为儿科ICU(0/1000导管天),发生率最低的地区为东北(0.77/1000导管天),发生率最高的单元为心脏ICU(2.48/1000导管天),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为华东(1.62/1000导管天)。CVC的平均使用率为42.85%,使用率最低的单位为儿科ICU(5.85%),使用率最低的地区为华中(38.05%),使用率最高的单位为外科ICU(64.92%),最高的地区为西部(51.57%)。报告的702例CLABSI病例中,总共培养了735株病原株。最常分离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27.07%),其次是肠杆菌(22.31%)。所有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在研究期间都有上升趋势(P≤0.001)。

 

结论:中国ICU的平均CLABSI发生率为1.5/1000导管天,与发达国家报告的发生率相似,但是低于之前在中国的报告值。CLABSI发生率在中国表现出地理区域差异。有必要使用标准化CLABSI监测定义和方法实施针对性CLABSI病例的监测。

 

 

(选题审校:王冠儒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BMC Infect Dis. 2021 Dec 4;21(1):1208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on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79 ICUs of China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