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进展报告2021】王长利教授专访:盘点肺癌外科重要变化(4)—肺癌手术患者的精准药物治疗 走在探索的路上
2021-12-08
1506

导语:晚期肺癌的治疗已经步入精准医学时代,治疗方案相对清晰,而手术患者的精准药物治疗,证据有限,尚在探索。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王长利教授,就“权威专家盘点肺癌外科重要变化”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4篇内容——肺癌手术患者的精准药物治疗 走在探索的路上。到此,本话题全部结束。


关于(肺癌)手术病人的精准药物治疗,目前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靶向治疗领域还好,比如说给病人做EGFR基因检测,有突变就用靶向药,没有突变可以不用,这个相对明确。但这里面其实也有(未解答的)问题,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探索的空间。同样有突变,同样是ⅢA期的,同样是鳞癌,比如说同样是男性,给病人用药以后,(疗效)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为什么?这是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做一些工作(去分析这一问题),比如(进行)EVAN研究时,我们做CTTA(CT纹理分析)看一下,再做一些其他的少见基因、罕见基因突变的检测,看出一点眉目,但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还在探索,在找(原因)。


对于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更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对新辅助免疫治疗,我们还有很多未知数,我们在探索。这里面包括刚才我说(的)那些之外,还有一个敏感人群,就是适合人群怎么选择?哪些病人更适合用免疫药?哪些病人不适合?那就(需要)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围手术期里面,还没有结论。比如说PD-L1的表达,比如说TMB的高低,不同的研究,最后的结论不一样。所以现在还是需要继续探索,目前还不能拿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来确定这个病人新辅助(免疫治疗)有效或者无效。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看出化疗联合免疫模式的病理缓解率高,而依据生物标志来判断(某个病人)有效或没效,目前看还不成熟。


作者介绍
王长利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

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肺癌进展报告2021】王长利教授专访:权威专家盘点肺癌外科重要变化(4)—肺癌手术患者的精准药物治疗 走在探索的路上

(6)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