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胃癌患者化疗 优化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方可提高疗效
2021-05-11
163

48岁女性,胃癌根治术后1个月,为行化疗入院。入院后给予增强免疫力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同时给予止吐等处理。如何优化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提高疗效?
 
 
基本情况
 
【病史摘要】
 
患者,女,48岁,主因“胃癌根治术后1个月,为行化疗入院”,于2011年6月24日收住医院肿瘤科。
 
患者因胃癌根治术后1个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中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紫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冲动不明显,未触及震颤,叩诊心界正常,听诊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可见愈合良好的手术切口,双下肢无水肿。当时在本院做胃镜提示:胃体远端后壁见深凹溃疡,约2cm×2.5cm大小,周边黏膜隆起,胃窦见散在平坦糜烂。病理活检示:胃低分化腺癌。术后病理:胃体后壁约3cm×3cm溃疡,癌组织侵达浆膜,未累及上下手术切缘,大弯侧淋巴结3/8个、另送3/4个内见癌组织转移,小弯侧淋巴结1个呈反应性增生。CEA(+),CA199(+),CK(+),CK20(+),PCNA(+),CerB‐2(+),术后恢复良好。于2011年5月25日出院。
 
患者出院后一直在家口服中药治疗,无不适。现为进一步化疗而住院。患者自患病以来,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无腹痛、腹泻,无里急后重、食欲可,体重无减轻。
 
【诊断】
 
①胃癌根治术后(胃窦部小弯侧溃疡型中分化腺癌,pT4N1M0ⅢB期);②高血压(2级,中危)。
 
【药物治疗】
 
患者因胃癌根治术后1个月,欲进行术后化疗入院。此次入院诊断:胃低分化腺癌(pT4N2M0ⅢC期)化疗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后给予增强免疫力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同时给予止吐等处理。
 
主要治疗药物:
1.jpg 
药学监护要点
 
1﹒注意优化氟尿嘧啶的给药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选择了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氟尿嘧啶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此外,通过阻止尿嘧啶和乳清酸掺入RNA,达到抑制RNA合成的作用,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由于氟尿嘧啶在药动学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其静脉注射后分布容积平均值为0.78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9%~4%。静脉注射后半衰期为3~6小时。由于氟尿嘧啶静脉注射半衰期较短,为了增强疗效,将氟尿嘧啶改为先静脉推注,再静脉持续输注,这样可以改善药物的药动学特征,以提高疗效。
 
2﹒重视奥沙利铂的神经系统毒性
 
奥沙利铂为左旋反式二氨环己烷草酸铂,在体液中通过非酶反应取代不稳定的草酸盐配体,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一水合和二水合1,2‐二氨基环己烷铂类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可以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和亚叶酸(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对奥沙利铂的神经系统毒性应进行仔细监测,特别是与其他有神经系统毒性的药物合用时。每次治疗前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后定期复查。如果用2小时滴注给药时,患者出现急性喉痉挛,下次注射时,应当用6小时滴注给药。如果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感觉障碍、痉挛),那么依据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推荐按以下方法调整奥沙利铂的剂量:如果症状持续7天以上而且较严重,或无功能不全的感觉障碍一直持续到下一周期,应将奥沙利铂的剂量从85mg/m2减至65mg/m2;如果有功能不全的感觉障碍一直持续到下一周期,应停止应用奥沙利铂;如果在停止使用奥沙利铂后,这些症状有所改善,可考虑继续用奥沙利铂治疗。
 
总结分析
 
胃癌根据其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受累范围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可分为局部进展期胃癌及转移性胃癌,前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者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用于胃癌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及姑息化疗。目前国内用于治疗胃癌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氟尿嘧啶类药物、铂类、紫杉烷类药物、蒽环类药物及伊立替康等。近年来出现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在Her‐2表达阳性的患者中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
 
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的细胞毒作用。关于奥沙利铂的作用机制虽然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奥沙利铂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奥沙利铂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周感觉神经,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和(或)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有痛性痉挛,通常遇冷会激发。这些症状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85%~95%。在治疗间歇期,症状通常会减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因此,应用奥沙利铂时,应针对神经系统进行仔细监测,特别是与其他有神经系统毒性的药物合用时。每次治疗前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后定期复查。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药学服务案例解析丛书——肿瘤分册》

作者:杜光

页码:97-9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