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剧烈腹痛持续3周就医 粪便镜检觅得病因
2020-08-25
442

47岁女性,有哮喘病史。上腹部与腹部持续疼痛3周,1周前有间歇性呕吐与腹泻。粪便镜检见粪类圆线虫杆状蚴。如何解释患者异常的检验结果?
 
 
1﹒临床病史
 
患者:女性,47岁。症状:上腹部与腹部持续疼痛3周,1周前有间歇性呕吐与腹泻。既往史:有哮喘病史。家族史:无特殊。药物史:有服用沙丁胺醇与泼尼松的药物史。体格检查:患者上腹部压痛显著,胸部听诊双侧哮鸣音明显。
 
2﹒检验结果
 
实验室部分检验结果见表1。其他检查:粪便镜检见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杆状蚴。
 
表1 实验室部分检验结果
1 
 
续表
2 
 
3﹒问题与解答
 
(1)患者哪几项检验结果明显异常?
 
答:患者检验结果中,血细胞比容(Hct)与血红蛋白(Hb)减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正常但有核左移,外周血与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显著增高,粪便检出寄生虫虫体。
 
(2)如何解释患者这些异常的检验结果?
 
答:患者的所有检验结果异常均与其应用抑制免疫的类固醇药物和粪类圆线虫感染有关。骨髓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同时也在粪便中检出粪类圆线虫杆状蚴。
 
(3)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答: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粪类圆线虫病。
 
长期应用诸如类固醇类药物的免疫抑制剂可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同时患者又有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症状,考虑为粪类圆线虫感染。
 
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中包括丝状蚴与杆状蚴两种幼虫时期。丝状蚴存在于外界土壤中,并通过皮肤接触感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它们从肺部毛细血管迁徙进入支气管,通过咳嗽与吞咽动作进入肠道,在十二指肠发育成成虫并寄生于小肠黏膜。雌虫在小肠产卵,虫卵在随粪便排出之前可孵化出杆状蚴。在土壤中,杆状蚴可发育为独立生活的成虫或者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在免疫功能正常时,粪类圆线虫的感染症状十分轻微甚至时无症状的。常见症状为幼虫侵入部位的皮肤瘙痒,幼虫在呼吸道移行过程中引起咳嗽,伴有腹泻的腹部绞痛。贫血、体重减轻以及慢性结肠炎均为粪类圆线虫感染的罕见症状。
 
同多数寄生虫感染一样,粪类圆线虫感染可引起骨髓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因哮喘而应用类固醇类药物,随后患者的胃肠症状加剧。这是由于应用类固醇类药物造成的免疫抑制加重了粪类圆线虫的感染。在重症感染状态下,杆状蚴可在肠道发育成丝状蚴造成严重自体感染。
 
(4)要确认诊断,还需进一步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答:粪类圆线虫主要需要与钩虫进行鉴别诊断。尽管钩虫的生活史与粪类圆线虫相似,但钩虫大量吸血可造成患者明显贫血。形态学上,主要通过大小区分钩虫与粪类圆线虫成虫(钩虫成虫长7~13mm,粪类圆线虫长2~3mm),但钩虫的杆状蚴与粪类圆线虫的杆状蚴不易区分,镜检时应注意鉴别。粪类圆线虫杆状蚴有较短的口颊腔与更突出的外生殖器原基。
 
(刘毅 方文娟)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临床病例检验结果剖析》

作者:巫向前

页码:322-324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