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接种 HPV 疫苗可降低异性配偶间的人乳头瘤病毒传播:来自 HITCH 队列研究的发现
2020-04-03
932

研究背景

 

多 项 研 究 显 示, 接 种 人 乳 头 瘤 病 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的益处可能不仅限于接种个体。在实施疫苗接种计划后,由于群体免疫效应,未接种个体的 HPV 感染率和相关疾病发生率下降。这可以解释为,未接种疫苗的男性从已接种女性伴侣那里感染HPV 的可能性较小,不太可能将 HPV 传播给随后的未接种伴侣。然而疫苗接种对异性伴侣之间病毒传播动力学的影响仍然未知。HPV 阳性女性在较大年龄接种时,由于疫苗接种可能会降低 HPV 感染的病毒载量,疫苗接种能否减少 HPV 在异性伴侣之间的传播?与接种疫苗的女性发生性关系时,由于不会发生再次感染,HPV 阳性男性的 HPV 感染清除率是否得以改善?这些关键问题仍有待解答。

 

研究目的

 

探索 HPV 疫苗接种对异性伴侣之间病毒传播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者获取了异性伴侣 HPV 感染与传播(HPV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among Couples through Heterosexual Activity,HITCH)队列的数据。该前瞻性队列自 2005 年 ~ 2013 年在蒙特利尔的异性恋夫妇(年龄 18 ~ 24 岁的女性)中开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获取疫苗接种史。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生殖器样品中的 HPV DNA。使用实时荧光 PCR 对特定类型的病毒载量进行定量。分别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 logistic 回归模型和逐次定数截尾生存时间数据的参数模型来估计优势比(odds ratio,OR)和风险比(hazard ratio,HR)。使用弗里德曼方差分析评估病毒载量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tata 15.1软件。

 

研究结果

 

基线时 497 对夫妇中,分别有 12、16 和 35 名女性接受了 1、2 和 3 剂次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时的中位年龄为 18 岁。大多数女性(92.1%)在接种疫苗之前有过性交史。基线时,接种疫苗女性和伴侣间一致感染 HPV6/11/16/18 的几率要低于未接种女性同伴侣间的一致感染率(调整 OR = 0.10 ;95% CI 0.01 ~ 0.65),然而,对于非 α 7/ α 9/ α 10 亚属 HPV 感染并无差异(调整 OR =1.00 ;95% CI 0.44 ~ 2.29)。女性持续感染 α 7/ α 9/ α 10亚属 HPV 的机率与基线时的接种状况呈负相关(调整HR = 0.12 ;95% CI 0.03 ~ 0.47)。同样,接种疫苗女性的男性伴侣感染 α 7/ α 9/ α 10 亚属 HPV 的发病率也较低(调整 OR = 0.22 ;95% CI 0.05 ~ 0.95)。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相比,接种疫苗女性感染的 HPV 6/11/16/18 病毒载量较低(P = 0.001)。

 

讨论

 

本研究证实 :性活跃的女性接种疫苗不仅对自己有益,而且对她们的性伴侣也有益。

 

与预期一样,接种疫苗的女性 HPV 6/11/16/18 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持久性较低,而且对 HPV 6/11/16/18 感染的清除率也更高。与未接种疫苗的 HPV 6、11、16 或18 阳性的女性相比,接种疫苗的女性的 HPV 型别特异性病毒载量也较低。多种原因可能与此相关。首先,之前的研究表明病毒载量与清除率呈负相关。第二,接种疫苗女性的免疫系统可迅速清除偶发的HPV感染。第三,在接种疫苗的女性中,这些低病毒载量感染可能不代表真正的感染,而是在最近与男性伴侣的性行为中的 HPVDNA 沉积。

 

本研究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别交叉保护的证据。例如,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相比,接种疫苗的女性中,未包含在四价疫苗中的 α 7 / α 9 / α 10 亚属 HPV 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有所下降。同样,接种疫苗女性的男性伴侣中,α 7/ α 9 / α 10 亚属 HPV 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可以想象,这种对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最终将改变疫苗未包括的 α 7 /α 9 / α 10 亚属 HPV 的传播动力学。

 

总之,在 HITCH 队列中,疫苗接种影响了 HPV 6、11、16 和 18 的患病率、发病率、持久性、清除率和病毒载量。在年轻、性活跃的异性夫妇中,疫苗接种一般发生在个体第一次性交之后。疫苗的保护作用在接种疫苗的女性中最明显,但在其未接种疫苗的男性伴侣中也有一定保护作用。HPV 传播动力学的变化也提示了对 α7 / α 9 / α 10 等其他 HPV 型别的交叉保护作用。

 

编译:汪志国

审校:汤奋扬

上传: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作者介绍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疫苗前沿》杂志及“Vaccine前沿”公众号。 本内容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Wissing MD, et al.Cancer EpidemiolBiomarkers Prev. 2019;28(11):1825-1834.

(5)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