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发表于《Int J Clin Pharm》的一篇文章研究了台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门诊患者的疾病接受度和伊马替尼的依从性。结果显示,台湾CML患者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程度的依从性,但报告说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和与多重用药的相关性,他们的服药行为有所改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误解说明有必要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定期地提供更新信息作为患者咨询过程的一部分可能是改善该交流的一种方法。
背景:由于伊马替尼能明显改善生存情况,因此伊马替尼上市使得CML变为一种慢性疾病。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伊马替尼的依从性较差可能会妨碍治疗效果,并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同时关于探讨伊马替尼非依从性的原因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患者CML的治疗过程以及伊马替尼使用的相关经历,以了解影响伊马替尼治疗依从性的认知,态度和关注点。
设置:这项研究在台湾南部某医学中心的肿瘤门诊进行。
方法: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间,经常到肿瘤科门诊诊所就诊的,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被邀请参加这项研究。使用半结构化面对面访谈来研究患者的经历以及他们对治疗的看法,他们目前的CML状态和CML相关的健康状况,他们对伊马替尼治疗和使用伊马替尼行为的担心。记录病人访谈,并逐字转录,使用常量比较法进行专题分析。
主要测定结果:报道与患者的疾病和健康状态,担忧观点相关的专题,并报道影响伊马替尼使用行为的担忧和关注。
结果:42名CML患者参与访谈。最新的主题包括:对当前的疾病和健康状况接受度,对疾病进展的误解,与伊马替尼依从性相关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和管理。参与者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对于疾病进展,治疗监测,伊马替尼耐药性和副作用症状存在误解。一般情况下,参与者对伊马替尼有依从性,且更倾向于使用长期处方以避免定期门诊开药。副作用的出现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并会导致多重用药。大多数参与者改变服药行为,以达到长期使用伊马替尼。
结论:台湾CML患者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依从性,但报告说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和与多重用药的相关性,他们的服药行为有所改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误解说明有必要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定期地提供更新信息作为患者咨询过程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改善该交流的一种方法。
(选题审校:聂小燕 编辑:吴晓毅)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